切向流超濾系統:生物分離與濃縮的高效“分子篩”
瀏覽次數:8發布日期:2025-09-12
在現代生物制藥、蛋白質工程、疫苗研發、基因治療及食品科學等領域,如何高效、溫和地對大分子溶液進行分離、濃縮、脫鹽或緩沖液置換,是工藝開發中的關鍵挑戰。傳統的死端過濾(Dead-End Filtration)在處理高濃度或粘稠樣品時易發生膜堵塞、通量迅速下降,嚴重影響效率與回收率。而切向流超濾系統(Tangential Flow Filtration,TFF),又稱交叉流過濾系統,憑借其流體設計和分離性能,已成為生物大分子下游處理的核心技術之一,被譽為生物分離領域的“高效分子篩”。
切向流超濾系統是一種利用半透膜選擇性分離溶液中不同大小分子的膜分離技術。其核心原理在于:待處理的液體不是垂直穿過膜表面(如傳統過濾),而是以平行方向流經膜面,形成高速剪切流,而部分溶劑和小分子物質在壓力驅動下垂直透過膜孔進入滲透側(Permeate),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病毒顆粒)則被截留并隨主流循環,從而實現分離與濃縮。
切向流超濾系統系統主要由四大組件構成:
1.超濾膜組件:包括平板膜、中空纖維膜或螺旋卷式膜,膜材質多為聚醚砜(PES)、再生纖維素(RC)或聚偏氟乙烯(PVDF),截留分子量(MWCO)從1 kDa到1000 kDa不等;
2.泵系統:通常采用蠕動泵或離心泵,提供穩定流速;
3.壓力與流量傳感器:實時監控跨膜壓(TMP)、通量和循環流速;
4.收集容器與管路系統:用于進料、濃縮液(Retentate)和滲透液(Permeate)的收集與控制。
核心優勢:高效、溫和、可放大
與傳統死端過濾相比,切向流超濾具有顯著的技術優勢:
1.抗污染能力強,通量穩定
由于液體平行沖刷膜面,有效減少了大分子在膜表面的沉積和堵塞(濃差極化),可長時間維持高透過通量,特別適用于高蛋白濃度或復雜基質樣品的處理。
2.高回收率與高活性保持
操作過程溫和,無劇烈剪切或高溫,能最大限度保護蛋白質、抗體、質粒DNA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生物活性,回收率通常可達95%以上。
3.多功能集成:濃縮、脫鹽、換液一步完成
通過連續添加緩沖液進行“透析”(Diafiltration),可在濃縮的同時去除小分子雜質(如鹽離子、醇類、去垢劑),實現緩沖液置換,替代耗時的離心超濾或透析袋方法。
4.易于放大與工藝集成
TFF具有良好的線性放大特性,實驗室小試工藝可直接放大至中試或生產規模,廣泛應用于單克隆抗體、疫苗、外泌體、mRNA藥物的下游純化流程。
主要應用領域:
-生物制藥:用于單抗(mAb)收獲液的濃縮與超濾透析(UF/DF),去除宿主蛋白、DNA和內毒素;
-疫苗生產:對病毒顆粒進行濃縮與純化,提高抗原回收率;
-基因治療:分離與濃縮腺相關病毒(AAV)、慢病毒等載體;
-蛋白質組學:快速脫鹽或緩沖液置換,便于后續質譜分析;
-乳品與酶制劑工業:牛奶蛋白濃縮、乳清回收、工業酶制劑提純;
-環境與水處理:大分子有機物的分離與富集。
操作模式與工藝優化
TFF主要有兩種操作模式:
-濃縮模式(Concentration Mode):持續移除滲透液,提高目標分子濃度;
-透析模式(Diafiltration Mode):在達到目標濃度后,持續加入新鮮緩沖液并排出滲透液,實現小分子置換。
為優化性能,需合理控制跨膜壓、切向流速、溫度和pH值,避免膜壓實或剪切損傷。現代系統常配備自動化控制軟件,實現參數實時監控、通量曲線分析和終點判斷,提升工藝穩健性。
切向流超濾系統不僅是實驗室中的高效工具,更是現代生物制造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它以“流動的力量”克服了傳統過濾的局限,實現了大分子溶液的高效、溫和、規模化處理。在生命科學不斷突破的今天,這一“分子篩”技術將繼續為新藥研發、精準醫療和生物技術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推動生物產業邁向更高效率與更高質量的新時代。